脊髓损伤的治疗包括下列几方面:西医治疗、中医治疗和康复治疗。
●脊髓损伤的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脱水药可减轻脊髓损伤后水肿,保护神经细胞功能,对急性损伤尤为必要。常用药有:渗透性脱水药如甘露醇,静脉点滴,效果显著,不良反应为增加心脏负担,长期应用对肾脏有损害,可引起心衰和血尿,使用时要注意监测病人有无心慌、气短加重,以及进行尿常规检查等。速尿也很常用,特别适合于伴心衰者,应用中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的监测。β-七叶皂甙钠是细胞内脱水剂,作用较缓慢,但持续时间比较长而平稳,不良反应小。甘油盐水或甘油果糖也是常用的脱水剂,特点是缓慢平稳,静脉点滴速度也需控制,不得超过30~40滴/分,点滴过快可引起溶血等不良反应。类固醇激素如氟美松10~30毫克/日早期应用对稳定溶酶体膜,减轻自由基损伤,消炎、抗水肿都有好处,脊髓损伤者可应用2~3周,逐渐停药,用药中要注意保护胃黏膜,防止出血并发症。纳络酮可以拮抗脊髓损伤后应激反应中释放的内啡肽类物质,升高血压,增加脊髓供血,可在损伤后急性期应用3~5天。神经营养药:维生素类如维生素B1、B12或甲钴胺、维生素E、神经节苷脂等,适量服用有利于神经生长,尤其对不完全损伤病人有益。神经生长因子类药物,目前尚处于试用阶段,理论上对神经再生及生长非常有好处,可肌肉注射,应早期应用,但还需要大规模临床试验支持。这类药物有的是组织提取物有致敏反应可能,如若为基因合成者则无过敏反应。抗生素类药物:根据创伤情况,手术否,有没有肺、泌尿系、皮肤感染而定,根据病原选药。肌松药对痉挛病人是必须的,服用时间长。如巴氯酚,是一种中枢性解痉药,一般为300毫克,每日1次。痉挛减轻后可小量、缓慢、逐渐减量,直至调整到维持量,切忌减量过快,以免引起癫痫发作。该药的不良反应是中枢抑制以及突然停药引发癫痫。根据尿动力学检测结果选用调节排尿的药物,如尿潴留可选用拟乙酰胆碱类药物,尿失禁选用抗乙酰胆碱类药物,尿道内括约肌痉挛或松弛应用抗或拟肾上腺素类药物调节。疼痛显著可用非甾体类固醇类抗炎药,不要长期服用。
▲手术治疗
根据损伤及其他病因选择手术方式。稳定脊柱、解除压迫、保护脊髓是脊柱脊髓手术的基本出发点,每一种手术的适应证、风险和可能结局都是不同的,取决于病人的病情和医院的主客观条件。但在康复病人中还有可能对病人实施肌肉功能重建手术。这种手术的目的主要是将保留正常功能的肌肉中的一部分肌腱移植到邻近功能需要的肌腱上以进一步提高病人功能,多用于上肢。性功能障碍有时也需要手术治疗。
▲特殊治疗
干细胞移植治疗目前刚刚开始,为脊髓损伤病人带来了希望。
大家还在看